一个外企员工眼里的外企管理[zt]

类别:编程语言 点击:0 评论:0 推荐:
         TCL的一个经理在跳槽后,当总裁李东生得知这个经理现在的工资比在TCL高出25倍之巨的时候,他难以掩饰他的吃惊,事实上,最让李东生吃惊的应该是他的TCL,正是这个企业培养出了可以升值25倍的员工。是在TCL工作的经验使这个经理成功。同样,对于离开了宝洁、可口可乐、百时美施贵宝之后的史建明也充分的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起步的,至于这个肩膀的厚度与由此所瞭望到的风景,大致可以这样表述。”史建明解释——

首先是对完善的企业管理运作系统的认识。我在读大学的时候,虽然学习的是企业管理,但是由于环境的限制,对实际的企业运作管理系统的了解还是比较肤浅。大公司在这方面比较系统,因此有机会对这些方面有些认识。

譬如,我相信,每一个大学生写小说可能有困难,但写个报告应该还有自信,但是,在进入宝洁后,相当多的同事却几乎以为自己失去了文字写作的能力——一个文案在主管的来回驳回中,文字组织面目全非。宝洁强调“一页纸”文案,这要求你要把所有的要表述的东西用最简练的语言恰当地表达。同时,在向主管汇报工作的时候,争取要用三句话来概括你走进主管办公室的意图——要做什么,为什么如此做,做了之后绩效将达到什么效果。这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但它的确使每一个刚刚进入宝洁的人震撼。

其次,是以数据为决策基础的理性观念。应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似乎更多的偏向于感性,对科学性和精确性的重视不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非常空洞的话。比如说,今年的业务比去年有了大幅度的上升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有很多分析文章通篇都是定性的讨论,甚至看不到一个数据。实际上,对数据的重视,虽然我们从管理学的第一课就知道数据对于管理决策的重要性,但这种认识是概念性的认识,缺乏亲身的体验。

在跨国公司,对数据的尊重无以伦比,定性的、判断性的不精确的描述通常都会迎来无穷的挑战。这种工作经验让我们深刻体验到,重视数据,并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要求。而且,只要愿意想办法,总是可以找到很多的数据。

再次,以客户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在中国的许多公司,很多人在沟通或者做事的出发点是我通常是怎么做的。但是在跨国公司,更多的时候要考虑到,我这样做能否为别人所理解?因此,在工作汇报的时候,通常要考虑到怎么样用最好的方式让别人理解到自己的观点。

只要对比一下中外公司的年报,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这方面的差别。中国公司的年报首先是空洞,其次非常难以读懂,缺乏图表等形象的工具帮助读者理解。相反,跨国公司的年报写的很清楚,有大量的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的看到趋势进展等。

最后,是严谨的策略性思维。很多时候人们经常把目标和手段混淆起来。在过去的工作中,不停的有人挑战你: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如果目标不够清楚、具体,通常都会招来很多的批评与挑战。比方说,提高知名度是许多品牌管理人员经常讲的一句话。但是,提高知名度就一定是目标吗?为什么要提高知名度?理由搞不明白,或难以用数据来诠释。

本文地址:http://com.8s8s.com/it/it281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