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考试补课笔记-第二十天

类别:编程语言 点击:0 评论:0 推荐:
今天又给讲了一道题,而且这道题就是上次我说过的那个同色珠子用双向链表存储的问题。所以可以再次看出我们程序员考试的题大都离不开链表和指针,这里指针当然就是最重要的了,因为链表也是指针构成的啊,一定要对指针熟悉才可以。下面请大家看题:

阅读下列程序说明和C代码,将应填入__(n)__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程序说明]
  设一个环上有编号为 0~n-1 的 n 粒不同颜色的珠子(每粒珠子颜色用字母表示, n 粒珠子颜色由输入的字符串表示)。以环上某两粒珠子间为断点,从断点一方按顺时针方向取走连续同色的珠子,又从断点另一方按逆时针方向对剩下珠子取走连续同色的珠子,两者之和为该断点可取走珠子的粒数。移动断点,能取走的珠子数不尽相同。本程序找出可以取走最多的珠子数及断点的位置。程序中用双向链表存储字符串。例如,编号为0-9的10粒珠子颜色的字符串为"aaabbbadcc",对应链表为:图第二十天图一
  若在2号与3号珠子间为断点,共可取走6粒珠子,且为取走的珠子数最多。
[程序]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malloc.h〉
typedef struct node
{
  char d ;
  struct node *fpt ; /*后继指针*/
  struct node*bpt ; /*前趋指针*/
}NODE ;

NODE *building( char *s ) /*生成双向循环链表*/
{
  NODE *p = NULL , *q ;
  while ( *s )
  {
    q = ( NODE * ) malloc( sizeof( NODE ) ) ;
    q -> ch = *s++ ;
    if ( p = NULL ) p = q -> fpt = q -> b t = q ;
    else {
      p -> bpt -> fpt = q ;
      q -> fpt = p ;
      q -〉bpt = __(1)__;
      __(2)__ ;
    }
  }
  return (q)
}
int count( NODE *start , int maxn ,int step ) /*求可取走珠子粒数*/
{
  int color ,c ;
  NODE *p ;
  color = -1 ; C = 0 ;
  for ( p = start ; c <maxn ; p = step > O ? p -> fpt ; p -> bpt ){
  if ( color == -1 ) color = p -> ch ;
  else if (__(3)__) break ;
  c++
}
return (c);
}
 
int find ( char *s ,int *cutpos ) /*寻找取走珠子数最多的断点和粒数*/
{
  int i , c , cut , maxc = 0 ,1en = strlen(s) ;
  NODE *p ;
  if ( ( p = building(s) ) = NULL ){ *cu1tpos = -1 ; return -1 ; }
  i = 0 ;
  do
  {
    c = count( p , 1en ,1 ) ;
    c = c + __(4)__ ;
    if ( c > maxc ) { maxc = c ; cut = i ; }
    __(5)__ ;
    i++ ;
  }while (i < len ) ;
  * cutpos = cut ;
  return maxc ;
}
 
void main()
{
  int cut , max ;
  char s[120] ;
  scanf( , %s', s ) ;
  max = find( s , &cut ) ;
  printf ( "Cut position = %d , Number = %d.\n" , cut , max ) ;
}
  不过在这题里我只想讲建立双向链表的那部份,其它的算法也类似于上次初程的那题,大家自己好好看一看就可以做出来了。也因为之前没有试过建立双向循环链表的经验,所以今天我们大家也不会做,不过这也是正常的,因为这里建立的算法真的非常的巧妙。
NODE *building( char *s ) /*生成双向循环链表*/
{
  NODE *p = NULL , *q ;
  while ( *s )
  {
    q = ( NODE * ) malloc( sizeof( NODE ) ) ;
    q -> ch = *s++ ;
    if ( p = NULL ) p = q -> fpt = q -> b t = q ;
    else
    {
      p -> bpt -> fpt = q ;
      q -> fpt = p ;
      q -> bpt = __(1)__;
      __(2)__ ;
    }
  }
  return (q) 
}
  这里也说明一下bpt指向前一个结点,fpt是指向后一个结点。好了,继续看程序

  if ( p = NULL ) p = q -> fpt = q -> b t = q ;
  这个很容易可以判断出是专门用来处理新建链表时第一个为头结点,初始化了结点q,使两个前后指针都指向自己先。
  p -> bpt -> fpt = q ;
  q -> fpt = p ;
  q -> bpt =p->bpt;
  p->bpt=q;
  这里先给出答案先,因为这题确实比较难,所以直接说说他建立双向循环链表的思路好了,至于我能不能讲得明白真的很难担保。在这里我再此强调我自己也是个初学者,不过我会尽我的全力来到和大家一齐学习。
  一句说完p->btp->fpt=q;和q-bpt=p->bpt;这两来句就是建立双向循环链表的技巧所在,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看明白这两句。p->btp->fpt=q;分把这句拆开成各一句先,即p->btp这里是代表双向链表的头结点前指针所指向的结点,注意双向链表在这里有特性,就是头结点的前指针永远是指针最后一个的结点,所以在此基础上加上->ftp即p->btp->fpt就可以得到最后一个结点的后指针所指向的结点,再将新建立的结点q链入,p->btp->fpt=q;就是链接好新结点了。q->ftp=p;这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只是直接后指针指向头结点,这样就头结点和尾结点相链了。再继续看第三行q -> bpt =p->bpt;这里还有将新结点前指针所指向指在旧双向链表的尾结点。(这里也是同上的那个特性,头点结指针所指向的结点是尾结点)第四句就是要把头结点前指针所指向指向新插入的新结点(即新双向链表的尾结点),这样就再次构成那个双向链表了。
  希望大家能够看得明白我写的东西,如果真的不是太明的话,请用E-mail联系我,我一定会尽力的帮忙,因为我们大家都是为考程序员而努力的人。我相信我们的努力一定不会白白浪费的,努力~!奋斗~~~!

本文地址:http://com.8s8s.com/it/it295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