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日子[13] (原名:我的实习日记)

类别:软件工程 点击:0 评论:0 推荐:

2003年7月17日         第115天

       暑假已经到了,Watchdog也已经按照Mentor的要求设计完成了。接下来就等着算法部分的研究一有结果,Mentor就可以带着Watchdog和整个项目成果赴Redmond与同行们切磋交流了。这种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而Mentor能有机会出去的确很令人羡慕。不过要到Mentor那种程度,我的差距还很远,还要继续努力才行。

       回想来研究院工作已经几个月时间了,想起来真的是有许多事值得细细品味。微软独特的企业文化、独特的人文环境以及项目管理上的一些先进机制,都值得我们学习。微软作为一个商业公司固然以赚钱为主要目的,但在赚钱的同时,微软每年都会拿出几十个亿的资金投入到前沿技术的研发中来,并且在海外设立研究院等多家研究机构,源源不断地为微软提供最前沿的技术成果。而微软总部中产品部就会将其中比较有商业前景的技术选出来,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实现其商品化。微软的这种“研究->开发->赚钱”的模式像一个永不停止的水车,每年都会为微软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而我国同样有许多大型公司,又有几家能真正将盈利的一部分投入到研发中呢?我不是经济学家,不太懂得分析微软成功的奥秘,但对比国际知名的软件企业与我国企业差距,学习人家的先进之处,总比整天咒骂微软垄断之类的无聊之举要强许多吧。不是吗?

       微软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软件开发模型,所以不太认CMM等学院派成果。即使是在研究院这样的基础研究机构,也没有浓厚的学院气。这当然不是说学院派的成果不好,而是这里更加强调实践中的效果。在这里,软件工程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更不是写在书本上的教条,而是真正融入到实践中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规则和方法。没有人会规定你书写各种设计说明书或者技术手册,但所有人都会自觉地撰写这些必要的文档,以方便以后的人学习和研究甚至在此基础上继续工作。微软内部人员流动是很频繁的,我们组内就有过,但从没有听说因为哪个人离开微软而造成一个项目瘫痪。所有的项目都会按照计划正常运转,空缺部分会马上有合适的人员填补上,对整体没有丝毫地影响。这和我了解的许多国内公司中一个重要人员离开而许久都找不到合适人选,从而造成整个项目胎死腹中的情况大相径庭。这也正是世界级的软件公司先进管理方法的最好体现。

       研究院的工作节奏很紧凑,没有人会有无事可做的感觉。这一阶段的工作刚完,下一阶段的工作又准备开始了。下一阶段,我们要重点实验P2P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而我的工作就是将Watchdog做进一步的改进,使其用于“流媒体应用(Stream Media Application)”的测试工作。真像歌里所唱的“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我就是在这种一个接一个的挑战中成长着,我更有决心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全文已经刊登在2003年第十期《程序员》杂志上,名为《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日子》,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地址:http://com.8s8s.com/it/it372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