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日子[4] (原名:我的实习日记)

类别:软件工程 点击:0 评论:0 推荐:

2003年4月13日                第20天

来公司工作都20天了,说来真的是很快。特别是下周我就要进行我的第一次Presentation了,心里想来觉得很有趣。20天来,我学习了许多网络开发技术以及编程方法,也已经十分熟悉这里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了。在这里工作,需要能熟练地用英语与人交流和沟通,因为许多时候很多新的技术名词还没有准确的中文解释,只好用英文直接表达出来。加上这里许多员工是在海外留学,学成归国后加盟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所以无论是开会还是平时交流,都可以听到讲话的人自然而然地用英文向你讲述或表达。不仅如此,这里电脑中的软件全部是English Version,这主要是考虑和美国那边兼容,便于两边交流。

这次的Presentation也不例外,我按照研究院的规矩完全用英文撰写。虽然开始感到有些吃力,但经过一些天的适应,现在已经能很熟练地写出英文的Presentation了。这次的Presentation我的Topic是“How to Build a Microsoft Peer-to-Peer Application”。这个题目后来Mentor认为“有些范围过大”,但我还是坚持用这个,主要是因为我希望将我这段时间所学都讲出来。到现在为此,基本上整个Presentation的内容我已经想好,PowerPoint Slide也基本完成了,现在的工作就是修饰和完善了。应该说,虽然我这是第一次做英文的Presentation,但以前由于经常参加各种项目的开发,做PowerPoint Slide并介绍项目已经成为我的拿手好戏。每次我的项目的Slide总是能吸引许多人驻足观看。所以这次我对我的Presentation充满信心。

另外一个小插曲是周五的时候,Mentor突然叫我去开会。我当时有些迷茫不知所措,因为我才到公司20天,还没有太多的成绩,不知道为什么叫我去开会。进去了才发现,这次例会来了我们组里的许多人,不但有Mentor,还有Mentor的两个Boss--主任研究员朱文武博士、研究员张黔博士,以及组内的副研究员向哲。还有一位我不认识。后来才知道,是即将开始的项目的Leader、多媒体管理组的项目负责人张峥博士。

这次会议开始讨论了近半个小时,我还迷迷糊糊,不知道在讨论什么,为什么要讨论。特别是参加这次会议的都是专家级的人物,讨论的内容尽管是P2P方面的,但我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只好慢慢听着。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次组内“周例会(Weekly Meeting)”,Mentor是破例让我去参加,为得是让我感受一下会议的气氛,同时简单了解一下项目的内容。研究院每周五都会举行组内的“周例会”,在会上有时是交流一周来的工作体会,有时会说说下一阶段的工作。如果有项目,也会在例会上汇报项目的进度。“周例会”这种形式不算是研究院特色,但就是这种简单形式的会议,使平时忙于工作的同行们得以片刻的休息,同时可以借这个机会交流一下工作上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周例会”上的气氛十分随便,每个人都可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可以畅所欲言,不时会听到阵阵爽朗的笑声。这种活跃而又融洽的气氛,使每个人都感到心情舒畅。而一份好心情正是更好地完成工作的首要前提。

“周例会”上张黔博士准备让我改进一个名为WiNE的程序,以用于下一阶段的项目中,但后来第二天Mentor发来E-mail说不用我开发了,已经另找他人了,原因是考虑我低层开发经验少,另外已经有有任务在身,考虑还是让专心于接下来的项目为好。

 

(全文已经刊登在2003年第十期《程序员》杂志上,名为《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日子》,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地址:http://com.8s8s.com/it/it37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