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度软件产业看中国软件产业现状

类别:Delphi 点击:0 评论:0 推荐:
摘 要:中国和印度同属发展中国家,但是印度在软件产业上已经超过我国很大一段距离。印度主要利用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和本国大量的计算机人才,使自己的软件大规模外销,成为目前除美国以外第二大软件出口国。我国和印度在许多地方存在相同之处,为什么我国软件产业会落后那么远?本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中国与印度的软件产业状况,并初步探讨了我国软件产业存在的问题。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柱之一,信息产业对于全球各国而言,是蒸蒸日上的朝阳行业。在信息产业领域,软件产业又是最为抢眼的一大热点,近年来也备受关注。

  无可否认,我国软件产业从80年代起步以来发展迅速,始终以30%以上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递增。至1997年我国软件市场规模已达到112亿多元,比1990年增长了50多倍。目前全国软件产业总额约为176亿元。但放眼世界大环境,尚不到全球份额的1%。

  中国和印度同属发展中国家,两国实际情况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中国软件产业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相对比较落后和印度软件产业跻身世界前列也都是不争的事实。中国软件产业和印度软件产业有哪些异同,究竟是什么原因在阻碍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一、印度软件产业现状

  印度的软件,具有质量可靠、价格低廉、时效性强、售后服务好的特点,因此赢得了国际市场的普遍欢迎,目前已经销往75个国家,其中美国的需求量最大,日、英、德等国也不同程度地依靠进口印度的软件,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正在购买印度的软件。

  软件产业作为印度的无烟支柱产业,大量出口的软件给印度的信息产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全球500家大公司中,已有185家把软件开发的业务交给印度的软件公司去做并且绝对采用他们的产品。在印度软件公司中,已有170家公司获得ISO9000质量标准认可;在得到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N/SE)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认可最高级别CMM5级的全球72家计算机软件公司中,有45家是印度公司;全球48家通过了CMM4级评估的企业,其中印度有9家,由此可见印度软件业的实力(如表1所示)。

  表1 印度软件出口额及其增长情况表

年度 出口额(百万美元) 增长率(X)
1990-1991 140
1991—1992 206 47.1
1992—1993 260 26.2
1993—1994 329 26.5
1994—1995 475 44.3
1995—1996 791 66.5
1996—1997 1159 46.5
1997—1998 1813 56.4
1998—1999 4050 123.4
1999-2000 6300 55.6

  印度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对软件的需求不断扩大。据统计,目前国际软件市场的交易量超过4000亿美元,印度的软件出口在80年代中期时只有3000万美元,而近年来出口额不断攀升。美国一家科技咨询公司指出,印度IT业的产值在2004年将达到250亿美元。一组来至CCID的历年来印度软件出口额(包括服务)及其增长情况的数据值得我们深思。见表1。

  印度大约有1000家软件企业,从业人数约为 34万人,软件公司平均人员规模340人。其中又以大公司居多,有一批超过1000名以上的大型公司,年人均软件产值达1.6万美元。

  二、中国软件产业的现状与问题

  (一)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现状

  中国的软件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连续保持了比较高的发展速度,但是总体水平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较弱,技术含量高的上游产品少,市场占有率低,软件企业规模较小,单兵作战而使抗风险能力差。从表2中CCID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和印度的差距。

  表2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情况表

年度 销售额(亿元RMB) 增长率(%)
1990 2.2
1991 4.6 109.1
1992 20 334.8
1993 40 100.0
1994 49 22.5
1995 68 38.8
1996 92 35.3
1997 112 21.7
1998 138 23.2
1999 176 27.5
2000 235 33.5

  中国目前的软件企业大约2 000家,从业人员有15万人,软件公司平均规模为75人,年人均软件产值为1.4万美元。

  (二)中国现阶段软件产业存在的问题

  1.高级人才相对缺乏、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是我国目前软件产业的一个特点。中国在计算机行业的人才培养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真正的高级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同印度存在一段差距,而且在人才使用上缺乏人尽其才的政策和环境,加上待遇上的差距,致使许多软件开发人员外流。

  2.软件产业的发展过程是开发、推广到应用的过程。中国大多数软件企业能开发出自己的软件,但软件工程化、标准化、商品化程度较低,这是制约软件推广应用、引起瓶颈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不利于对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

  3.目前我国软件企业规模过小、分散、缺乏市场竞争力的状况,使其抗风险的能力大大减弱。

  4.我国软件企业吸引资金的能力比较差,特别是对外资的吸引。

  三、中、印两国软件行业中诸因素比较

  (一)计算机基础人才培养状况比较

  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十分重视计算机教育,亲自过问中小学的计算机启蒙教育,规定计算机教育要从小抓起。在拉吉夫·甘地的大力推动下,印度加强了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科系和专业对学生进行比较正规的计算机系统教育,保证毕业生的质量达到世界一流理工学院和法国巴黎综合技术大学毕业生的水平。

  早在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但是中国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至今仍然没有多大的进展。

  中国和印度同属文明古国,且理工科的教育水平都处于世界水平。但是根据印度软件服务公司协会对印度软件人才市场供需情况的调查,截止2000年3月31日,印度软件业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4万人。而1996—1997年度,印度软件业只有专业技术人员16万人,三年增加了18万人。印度理工学院可以和麻省理工学院媲美。我们为什么在软件产业上落后印度那么远?计算机教育是第一步差距。

  (二)中、印两国程序员现状比较

  当代印度人对于数字有一种天生的感情,这一方面源于其历史传统,另一方面可以归功于印度中小学教育中对数学功底的强调。

  印度社会组织凝聚性较差,这和印度多民族、多风俗和多宗教信仰有关。印度人一般喜欢自由的生活、思考,而且在行动上也不喜欢受到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这种自由不羁的性格特点,有时甚至影响印度程序员对必要的纪律和规则的遵守。而在中国,程序员受条条框框的约束较多,这对于必要纪律和规则的遵守是有利的,但是同时也相对制约了创造力的发挥。所以中国的大部分程序员习惯于旧有模式的重复劳动,利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低层次的重复运作。

  印度软件公司的程序员流动率,包括项目间流动率高达30%,但是他们的产品却不依赖于任何一个人。中国程序员流动比率十分低,且技术主子一动,项目可能马上搁浅。如果程序员“跳槽”,还会担心泄露商业秘密。

  所以,软件公司的决策者,对程序员的管理与再培养是关系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

(三)政策扶持和政策导向因素

  1984年,把电子工业视为“国家的神经”的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提出了“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口号。1986年12月印度出台了《计算机软件出口、开发和培训政策》,这是印度计算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90年辛格上台后,提出了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新政策。为了鼓励出口,辛格政府主张采取下面三项措施:对100%出口的软件企业,免除从利润中提取所得税;对于实际出口量3倍于国外定货任务的软件企业的进口关税从65%减至25%;免除进口软件的双重税收等。尽管该项政策提出仅两个月辛格政府就下了台,但继任的谢卡尔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还是促成议会通过了该议案。

  1998年5月22日,印度政府决定组建国家信息技术和软件开发特别工作组,该工作组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向总理提交了名为“信息技术行动计划”的报告。该报告提出:政府要创造政策环境,使印度软件出口(包括服务)到2008年达到500亿美元的目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软件生产和出口大国之一。

  目前,由于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巨额的资金投入,发达国家在硬件方面的优势已经形成。而软件行业以脑力作为基础,对投入的资金和器件的生产能力较之硬件生产要求不高,这才使得工业及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跳跃式的飞速发展,从而在全球的高科技竞争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近年来倍受各国的重视。 2000年6月24日,国务院以国发[2000]18号文件发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加强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意义十分重大”。这是国务院并不多的针对某一行业发布的鼓励政策,表明国家对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高度重视,具有里程碑意义;同年年底,《软件企业资格认定及管理办法》也正式出台;在《中国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及软件产业战略规划》中,也将软件产业的兴衰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叙述。这些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表明我国对高新技术采取的扶持政策已经全面启动,积极引导高新技术的发展。

  四、对目前中国软件产业的一些思考

  管理学中有称之为“鲶鱼效应”和“青蛙效应”的两个故事,可以形象地说明目前中国的软件产业面临的危机。作为目前软件开发公司的成员,大多数是由于兴趣所致才投身软件开发行业,多数不是精明的商人,对于市场需求,他们不能提出自信的说法。既然不知道需求,也就无法提供符合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中国软件行业现在已经没有安逸的环境了,再不在市场中翻滚,就要变成缺氧死亡的沙丁鱼或者“安乐死”的青蛙。在逐步加强自身抗风险能力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在一定时候还要鼓励“大鱼吃小鱼”的情况发生。我们此时面对的不只是国内众多小软件公司相互竞争,还要面对国外大软件公司的强大压力;我们不仅要坚决治理国内盗版市场,还要努力规范正版软件的价格竞争方式;我们不仅要加强国内软件行业软件的开发力度,还要引进国外的软件开发项目;我们在努力培养自己高级计算机人才的同时,也可以直接从国外吸引人才。

  印度软件产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应该正视我们自身的问题,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存在的问题,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局面。

本文地址:http://com.8s8s.com/it/it55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