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lier_lu.blogone.net/?id=1307208
Win32 调试接口设计与实现浅析
所谓调试器实际上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凡是能够以某种形式监控其他程序执行过程的程序,都可以泛称为调试器。在Windows平台上,根据调试器的实现原理大概可以将之分为三类:内核态调试器、用户态调试器和伪代码调试器。
内核态调试器直接工作在操作系统内核一级,在硬件与操作系统之间针对系统核心或驱动进行调试,常见的有SoftICE、WinDbg、WDEB386和i386KD等等;用户态调试器则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调试接口,在操作系统和用户态程序之间针对用户态程序进行调试,常见的有各种开发环境如VC/Delphi自带的调试器,OllyDbg等等;伪代码调试器则使用目标系统自定义的调试接口,调试由用户态程序支持的脚本语言或虚拟机代码,常见的如JVM/CLR的调试工具、VB的pcode调试器、Active Script调试器等等。
因为伪代码调试器跟具体系统实现相关性太强,不具备原理层面的通用性,本系列文章尽量不涉及其内容,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再讨论一下JVM/CLR/Active Script提供的调试接口;用户态调试器应用最广泛,参考资料也较为完整,我会花较大精力和大家探讨;核心态调试器则跟操作系统结合较为紧密,加上我也不是太熟悉,只能尽力而为了,呵呵。欢迎大家提出批评指正意见和建议 :)
此外强烈推荐John Robbins在MSDN的Bugslayer专栏,以及其所著的<Debugging Applications>一书(中文版《应用程序调试技术》),此书中对调试器从原理到应用都有很全面的讲解。
[1] 用户态调试器结构初探
用户态调试器直接使用Win32 API提供的调试接口,遵循Win32的事件驱动的设计思想,其实现思路非常简单,基本框架伪代码如下:
在调试器开始调试的时候,会启动被调试程序的新进程或者挂接(attach)到一个已运行进程上,此时Win32系统会启动调试接口的服务器端;然后调试器调用WaitForDebugEvent函数等待调试服务器端的调试事件被引发;调试器根据调试事件进行相应的处理;最后调用ContinueDebugEvent函数请求调试服务器继续执行被调试进程,以等待并处理下一个调试事件。
首先我们大致看看调试接口的服务器端的实现思路:调试服务的服务器端接口实际上是存在于被调试进程的调试端口(Debug Port),此核心对象实现上跟Win32的完成端口类似,都是通过一个核心队列实现的LPC端口。启动调试服务器实际上就是挂接Win32的调试子系统到被调试进程,并在被调试进程内构造调试端口。调试器通过调试端口与Win32的调试子系统通讯;调试子系统响应系统操作所引发的调试事件,并通过调试端口将调试事件分发给核心态/用户态调试器。
建立被调试程序的新进程时,需要在CreateProcess函数的dwCreationFlags参数设置DEBUG_ONLY_THIS_PROCESS或DEBUG_PROCESS标志位,以表示新建的进程需要被调试。CreateProcess函数的调用路径如下
CreateProcessInternalW函数根据传入的dwCreationFlags参数,决定是否要构造端口核心对象用于调试端口,并设置PEB的相应调试标志;PspCreateProcess会根据传入参数的调试选项和端口对象句柄,选择是否创建目标进程的调试端口;如果要创建则将传入的端口句柄转换成内核对象引用,保存在被调试程序进程的EPROCESS->DebugPort字段里。
Win32 API提供的IsDebuggerPresent函数就是通过判断CreateProcessInternalW函数在PEB中设置的标志位来判断当前进程是否被调试的。IsDebuggerPresent函数伪代码如下:
TEB和PEB的结构可在http://www.ntinternals.net 上找到。
不过此种方法很容易被调试器直接修改PEB内存结构所欺骗,故而有另外一种直接通过检查EPROCESS->DebugPort字段是否被使用,来判断此进程是否正在被调试的方法。以前水木上也有过几次讨论,如blowfish的《检测debugger的方法补遗》一文给出的代码。Windows XP/2003开始由Win32 API提供的 CheckRemoteDebuggerPresent 函数也是使用相同的思路,通过调用 NtQueryInformationProcess 函数查询调试端口实现的,伪代码如下:
与直接创建被调试程序的新进程不同,调试已启动进程的 DebugActiveProcess 函数首先连接到Win32 系统调试服务器的端口上,然后激活当前正在运行的被调试进程的调试端口。DebugActiveProcess的伪代码如下:
DbgUiConnectToDbg函数(ntos\dll\dlluistb.c:27)尝试连接核心提供的调试子系统端口(名为"\DbgUiApiPort"),如果成功连接会获得一个端口对象(保存在DbgUiApiPort NtCurrentTeb()->DbgSsReserved[1]),和一个调试状态转换的信号灯句柄(保存在DbgStateChangeSemaphore NtCurrentTeb()->DbgSsReserved[0])用于等待调试事件。伪代码如下:
如果连接调试子系统成功,则调用NtRegisterThreadTerminatePort函数(ntos\ps\psdelete.c:1202)将调试端口加入到当前线程控制块的终止端口列表(ETHREAD->TerminationPortList)中。在线程结束的之前,会激活此列表中的端口,给调试器一个清理的机会。
DbgUiDebugActiveProcess函数完成具体的激活被调试进程的调试服务器的功能。伪代码如下:
至于这几个函数的具体实现,等后面章节详细分析Win32调试子系统时再详细讲解,呵呵
在被调试进程启动了调试支持后,调试器调用WaitForDebugEvent函数等待调试事件的发生。此函数实际上是对DbgUiWaitStateChange函数(ntos\dll\dlluistb.c:93)的一个简单包装,通过等待DbgUiConnectToDbg函数获得的调试事件信号灯来完成实际功能。如果成功获得调试事件,还会通过NtRequestWaitReplyPort函数(ntos\lpc\lpcsend.c:717)向调试服务器通报DbgUiWaitStateChangeApi消息。
在处理完调试事件后,调试器调用的ContinueDebugEvent函数是DbgUiContinue函数的一个简单包装,也是使用NtRequestWaitReplyPort函数向调试服务器通报DbgUiContinueApi消息。
在完成调试功能后,WinXP/2003还提供了DebugActiveProcessStop函数停止调试。伪代码如下:
DbgUiStopDebugging函数(ntdll.dll)调用ZwRemoveProcessDebug函数(ntoskrnl.exe)关闭指定进程的调试端口,实现上是传入端口句柄和进程句柄,调用0xC7号系统服务完成最终功能。这个暂时就不深入讨论了,就此打住 :P
在了解这些后,对用户态调试器的实现应该就有了一个框架性的了解:其结构就是一个基于事件的模型,然后通过向调试子系统请求调试事件并完成具体操作。
本文地址:http://com.8s8s.com/it/it10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