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A 到 E+ (蔡学墉)

类别:Java 点击:0 评论:0 推荐:
最近台湾的书市有一本书名为《从 A 到 A+:向上提升,或向下沈沦?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奥秘》,由远流出版,狂卖到缺货,这本书的原书是 Jim Collins 所着的《Good to Great: Why some companies make the lead... and others don't》。从 A 到 A+,是一种向上提升,透过这些例子,可以学会一家公司如何务实地向前迈进,更上一层楼。但现实社会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从 A 到 E+ 的例子,透过这样快速沈沦的例子,也何尝不是一种学习教训的机会。最近就有一个 A 到 E+ 而被当掉的例子,不管你是投资人、经营者、或仅是社会上受台湾政治人物诓骗的普罗大众,都可以从此社会大学的课程中学到不少。

台湾最知名的一家软体通路商「终于」歇业了,我感到难过不已。我难过的原因不在于这家公司歇业这件事,毕竟我和这家公司素无瓜葛,他们歇业关我 P 事。真正让我难过的是,我的预测竟然不准,他们的生命比我预期的时间还多拖了约半年。

「终生」有效的贵宾卡
去年年中时,我到他们的门市购买一套软体,店员问我要不要购买一张贵宾卡,只要一千块,「终生都可以使用」。如果持有贵宾卡,那么我当时买的软体可以便宜约 200 元。于是精明的我很快地掐指一算:

如果平均每套软体省下 200 元,那么我必须至少买 5 套软体,这张贵宾卡才「值回票价」。我所需要使用的软体,或者已经随机附上,或者公司有提供,我其实不太需要常自掏腰包买软体,估计可能需时两年我才会买 5 套软体。这张贵宾卡卡号称「终生都可以使用」?这理所谓的「终生」恐怕指的不是我的终生,而是他们的终生。我相信,常常喝白兰式鸡精的我一定可以比一家饮鸩止渴的公司活得更久。长期以来,我透过不同的管道得知这家公司的许多糊涂作风,他们先前也爆发过财务危机,但经过资金挹注而度过危机之后,依旧歌舞升平,未见丝毫改革,所以我估计这种不把钱当钱用的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会爆发严重的财务危机而歇业。如果我花了一千元买了贵宾卡,那么一年内我只有向他们门市购买 2 套软体,共省下 400 元,他们就歇业了,400 元根本无法弥补买这张贵宾卡所花的 1000 元,等于是浪费了 600 元。

一想到买了贵宾卡的结果竟是反而被坑 600 元,我涨红了脸,脖子和额头的青筋突出,激动地告诉店员,我绝不买这种会坑我 600 元的贵宾卡。

削凯子再添一桩?
长得漂亮有气质的,可以利用薛主播的方式来削凯子;长得普通没气质的,可以利用台湾坊间金光党的手法来削凯子;略懂「高科技名词」的,可以利用台湾过去数年新兴的「高科技金光党」手法来削凯子。关于新闻女主播的削凯子方法,最近报章杂誌描述很多,我就不在此赘述了,这里我要特别解说传统金光党和高科技金光党的手法,先来看看传统金光党。根据我的观察,传统金光党的剧本数十年如一日没啥变动,几乎都是这样的:

A 号歹徒演技要好,角色可男可女,饰演携带钜款的智障;B 号歹徒口才要好,角色通常是女的,饰演熟知智障人物状况的路人;C 号歹徒常常是 B 号歹徒的姘头,角色几乎都是男的,是比较不重要的角色,有点类似跑龙套,负责扮演接送的计程车司机,以及敲边鼓的角色。传统金光党那金光闪闪的黄金拍档金三角一旦组成,就可以财源广进了。

一开始,此三歹徒先物色肥羊,挑选一些智慧未开、贪小便宜的中老年妇女。一旦择定下手的对象,导演(通常由 B 号歹徒兼任)心中喊着:「Action!」嘿!好戏开锣了!

A 两眼呆滞地出现在肥羊前,故意「不小心」露出包包内的许多钱让肥羊看到。B 立刻出现,向肥羊佯称 A 是个智障,只要拿出一百万给 A 看一下,A 就会把所有的钱都送给肥羊(我觉得这真的是很烂的剧本,足以「媲美」台湾的八点档连续剧,但传统金光党利用此剧本却都还能一再得逞,足见人的贪慾会蒙蔽判断力),肥羊就立刻到邮局把存款提领一空,金光党于是狸猫换太子将钱掉包,藉故上厕所而逃之夭夭。肥羊通常换来的是许多包王子面、一堆废纸等杂物,肥羊也成了瘦羊。

利用高科技的幌子来削凯子的事件也层出不穷。许多传统产业很怕被时代的巨轮所淘汰,而变成夕阳产业,所以会很想投资生物科技、电脑硬体、网路等高科技产业,谓之「转型」,这就使得高科技的金光党有机可乘。只要有人在传统产业的金主前用简报画出高科技的大饼,佐以无限美好的远景,就好像 ABC 三个歹徒一搭一唱,传统产业的金主不懂高科技却又向往高科技的高获利,于是都会心动而予以投资。能够参与投资高科技公司,就像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即将被临幸一般地雀跃。未能参与投资高科技公司,就像是被打入冷宫,捶胸顿足之余,还得另外加紧寻找其他的恩公。

在看过「旧经济」、「传统产业」时代的「传统金光党」之后,我们再看看「新经济」、「高科技产业」时代的「高科技金光党」,两相对照,你会讶异地发现,高科技金光党和传统金光党竟是如此的雷同,简直可以谓之「一脉相承,薪传百年」。

各类的骗子如过江之鲫,我看多了,这倒也培养出我的一套观人术。现在,凡是政治金光党、女主播金光党、传统金光党、高科技金光党 ... 之徒,都很难躲过我的法眼。

谁舔了我的耳朵?
许多产业界的大老投入大笔资金到这家公司,最后落得血本无归,《商业周刊》将这些投资人称为老江湖,《商业周刊》认为老江湖栽在该公司前董事长这个年轻小伙子的手中很不可思议。对于「老江湖」这么古典的称谓,我觉得挺妙的,近来喜欢吟诗作对、故作风雅的我不假思索,用一口自以为标准的北京腔脱口而出:「老江湖,小江湖,联手行走江湖;但江湖险,人心更险,若非竹林一战,碧眼狐狸怎会知道玉娇龙的武功已经凌驾于师父之上。」...... 我果然有替武侠片写剧本的潜力,希望李安导演能邀我加入「卧虎藏龙前传」的编剧阵容,保证剧本变得湿鹹麻辣,媲美舒琪演出的「玉浦团」。

777 期《商业周刊》的标题是「战败将军兴亡录」,我总觉得这么形容不贴切。在我看来,只有骁勇善战、精通战术者方能被比喻成将军。所以电影「神鬼战士」(Gladiator)里的罗素克洛(Russell Crowe)是将军,但是在这家公司的例子,用饰演罗马昏君的乔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来比喻似乎更恰当。毕竟不懂经营、不懂管理、不懂策略,这是哪门子的将军?

倒是上周该公司前董事长说了一句话,此言听来颇有将军之风。当记者采访他,关于刚刚跳票十二万元网咖的前途时,他说:「战到一兵一卒」。怎知道,这些兵卒都是别人家的性命,这些资金都是别人家的钱。牺牲别人的性命,烧别人的钱,都是如此地云淡风轻,彷彿事不关己。唉!我愿意当兵,也愿意当卒,但前提是要跟对将军才行。如果将军打算拿兵卒来做无谓的牺牲,身为兵卒的我能不心惊胆跳?

我记得今年上半年在联合新闻网上读过一则报道,文中提到这位年轻的董事长发觉他以前太注重科技(but I doubt that),却忽略了管理(and I'm so sure about that),所以最近沈潜下来,把桌上的书全都换成管理类的书,开始详读彼得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的管理学丛书。当时看到这则新闻时,我还嗤之以鼻,「现在才临时抱佛脚也未免太晚了」。我心想:很可能他在杜拉克的书内夹着英国霸菱银行驻新加坡期货交易员李森(Nick Leeson)的著作《Rogue Trader: How I Brought Down Barings Bank and Shook the Financial World》(中文版:我如何弄垮霸菱银行,南书房出版)。这本书亦曾被拍成电影「Rogue Trader」(中译:A 钱大玩家)。或许不久之后,我们也会取材自国内,拍摄一部警世剧「A 钱糊涂蛋」。

我并不想揶揄这些投资高科技而失败者,毕竟这些苦主通常是无辜的,心里也够闷的了。但是有些人投资高科技的心态是有偏差的,最后落得吃闷亏,也算是活该,这样的情况下,有很大的成分要怪自己。投资人一开始一定是着眼于高科技的前景,投入之后又过度信任、疏于管理,很久之后发现问题重重,但是要抽身已经不容易,心术不正的部分投资人只好继续和稀泥,透过一些会计帐目的作假,粉饰太平,只要拖到让公司股票可以上市上柜,炒作一番再收手,就可以获利了结。这样的伎俩若真得逞,倒楣的是后来加入的投资大众。你瞧瞧,造成恩龙(Enron)这么大一间公司倒闭的假帐风波,我觉得投资人好无辜,这年头连会计财报都不能轻易地信任了。

不管是经营者或投资人,犯了错,就得认错,可以避免陷入更深的泥淖。不要像一些死不认错的人,藉口:「我犯了全世界男人都会犯的错误,那就是不小心在 KTV 包厢内舔了别人的耳朵」。

肉包子打狗式的投资手法
用肉包子打狗,别奢望这只狗会「拾包子不昧」,把包子叼回来还你。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看出这家公司有问题。台北火车站商圈有三间店面开在一起(其中一家店面在 Nova 三楼),外加隔壁大亚百货楼上的数个楼层的总部和教育训练中心,外加旁边重庆南路上的一家店面,两公里之遥的光华商圈也有三间店面比邻而开。就算是 7-11 便利商店,这样的开店密度也太密集了,更何况是卖软体的。我有时候在逛街时会经过他们的店面,走几步又会经过他们的另一个店面,再走几步又会经过他们的另一个店面,当时我惊骇莫名,还以为撞鬼遇到鬼打墙的灵异事件,差点吓哭了。

他们的店面几乎都是至少两层楼,装潢得美轮美奐。店面装潢得美轮美奐,也没什么不对,好的门面总是可以吸引顾客上门的!但是办公室装潢得金碧辉煌,就大有问题。如果你和我一样在他们兴盛时去过他们的总部,你一定会为你所看到的一切咋舌,真的很离谱,是用大把的钞票堆砌出来的。带我参观的朋友问我,像不像黛咪摩儿(Demi Moore)在电影桃色机密(Disclosure)中的公司?站在这里有没有君临天下的感觉?

我感到头晕目眩,根本还没从震惊中回神过来,久久不能自己。我没有陈水扁金孙那种刻意挑选时辰剖腹诞生的帝王命,所以对于君临天下这种感觉,我是无法体会的。但是我肯定的是:桃色机密中的黛咪摩儿一定会想跳槽到这里来,才不想和麦可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争那么一点小权,夺那么一点小利。这里的办公室更高级、更漂亮,同事之间相处更和善,说不定黛咪摩儿还可以在上班时和同事花一整个下午的时间讨论指甲油的涂法呢!

我当时真该建议他们来观摩一下我的办公室,让挥霍无度的他们学学勤俭之道,他们将会看见一张 80 公分长 60 公分宽的「小媳妇桌」,一把会让痔疮科医师大发利市的椅子,和一支三个人共用而沾满三个人口水的电话。

他们的财务状况不稳,供货商也有耳闻,所以约莫一年前微软的产品就从他们的门市中「奇迹似」地消失。许多软硬体以及书籍通路商也纷纷收手或减少供应量,这许多比邻而开的诺大门市,因此更显得冷清。最有趣的是,当今年四月法务部大量播出「套房变牢房」电视广告,宣称即将查缉非法软体的时候,也是许多软体商大赚一笔的时候,但是这家公司似乎未能从中得到太多好处,因为当时的他们已经没卖微软的 Windows 和 Office,眼睁睁地看着白花花的银子进了别人的口袋。

去年十二月台北资讯展,他们花了几十万(我记忆中是 70 万)标下了摊位,钱都缴了,后来却没去参展。先花大钱,再血本无归,这种事在这家公司似乎司空见惯。他们不在资讯展做展示,我倒也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老是喜欢在资讯展上找来人称辣妹(但我觉得是庸脂俗粉)的许多年轻女子来作一些白癡问答。

整个集团到处流血不止,于是把光华商圈的三家店面关闭一家「只剩」两家,把重庆南路的店面关闭,火车站前的三家维持不动。这让我联想到,一个身中数刀流血不止的人,只记得拿卫生纸塞住鼻孔以止住鼻血,但身体的大动脉仍然狂喷鲜血。

一两个月前,他们的一家站前店居然切割出半坪大的门口位置,出租当起二房东让人卖公益彩券。他们的企业颜色是绿色,配上鲜红的公益彩券招牌,相当不协调,真是惨不忍睹,多年来辛辛苦苦建立的企业形象也随着付之一炬。路过时看到这景象,我总会感叹:怎会走到这步田地?

人才「瘠瘠」
他们的供货商大都知道,他们有一间神奇的仓库,这间仓库的管理员精通资料结构,他不是采用 FIFO 先进先出的演算法,也不是采用 LIFO 后进先出的演算法,而是发明了一套 OINO(Once In Never Out)只进不出的演算法,且此演算法被他们尊为管理仓库的圭臬,奉行不渝。

什么东西「只进不出」?我想来想去也只有宇宙的黑洞可以比拟。根据天文学家的说法,黑洞是种体积很小,但是质量很大的星球,可以将周遭的物质,甚至光线都吸进去。天文学家或许要穷其一生才能找到宇宙的一个黑洞,但是我不需天文望远镜,不需要复杂的数学计算,轻易地就可以在此找到许多黑洞,例如:库存黑洞、财务黑洞 ......。

不管是仓库管理、投资效益等诸多问题,根本的问题出在人身上。人家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我总觉得这家公司歪斜的梁柱比正直的梁柱多,这样的楼盖越高,也就越危险,地震一来,连成为危楼的机会都没有,直接成为一堆瓦砾。红楼梦里有句话挺贴切的「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看了光怪陆离的人事安排,我真是越弄越糊涂了。感觉好像没本事的人要混进软体圈子,冠上「高科技新贵」之名,似乎不怎么难。在这儿,月入七八万,实在不算多。下面引用《商业周刊》的说法:

他们最有名的就是从 81 年到 87 年,应征业务员都特别挑选 20~24 岁的年轻女孩,这些女孩不仅貌美、身材佳,穿衣特色或者迷你裙,或者开高叉,只有「辣」字可以形容,他们对产品一问三不知,可是吃饭、交际、签单都很有一套,生意好的时候,有人可以均月入百万。...... 而业务之间,还流行「吃货」的销售手法,也就是今天向某个单位要订单,使业务员可以达到拿奖金的标准、下个月再请对方退货,并且把退回来的货再塞给另一个单位 ......

有没有搞错?负责延揽合约的二十多岁妹妹月入百万。拜托!这根本比酒店的红牌舞女还吃香。我只恨我没早一点到这家公司去唬弄一番,否则凭我奶油小生的外型又能言善道,应该可以在此混个什么副总裁的名堂出来,并在鸿禧山庄买下一栋豪宅当李登辉的邻居。现在为时已晚,如今的我还在软体公司内当一个无足轻重的小鳖三(做掩面哭泣状)。

管理学上的普克定律(Packard's Law)告诉我们:当一家公司成长速度一直高过于延揽人才的速度时,就不可能成为一家卓越的公司。这错不了的!

从 A 到 E+
关于这家「华」而不实的公司那些精「彩」的事绩,斑斑可考,本文章只是就我所知道的部份写出来,最近的《商业周刊》和《壹周刊》等媒体还有披露更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阅读这些资料。我特别希望大家阅读 777 期(2002 年 10 月 14 号出版)的《商业周刊》,看看这些人如何在短时间内挥霍投资人的数十亿而一败涂地,一步一步地走进自己所挖掘的坟墓。我也推荐大家阅读远流出版的《从 A 到 A+》,我们都该从此书中学会脚踏实地的美德。

在这个时候,发表这篇文章,或许略显刻薄,其实这篇文章,我一年多前就想写了,只是一直没动笔。但是在我读完了《从 A 到 A+》一书中的成功的案例,却又见到周遭一个《从 A 到 E+》的实际案例,落差如此之大,怎能不欷嘘有感?

本文地址:http://com.8s8s.com/it/it120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