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中集合和枚举器的关系非常类似于STL中的容器和迭代器的关系。
枚举器如果一个COM对象可以被称为一个“集合”,那么很显然,该对象内部肯定是一些类型相同的数据的集合,当我们要将内部这些数据“暴露”给客户端使用时,如果直接照搬STL的模式,提供一个iterator型别,那么会造成服务器端的数据封装得太弱,数据易被客户端破坏。鉴于此,COM提供了枚举器供客户使用——客户通过集合的接口,取得枚举器的接口,使用枚举器访问数据;除开枚举器接口以外,一般的集合对象还要提供get__Item方法暴露自身数据。
假设ICollection接口支持枚举器IEnumSth,那么通过如下代码得到枚举器接口,枚举内部元素:
HRESULT hRes ;
IEnumSth pSth ;
hRes = ICollection->get__NewEnum( (IUnknown**) &pSth ) ;
我们的程序中并没有提供IEnumSth的声明,COM规定了,凡是IEnumXXX类型的接口,都需要用有如下四个方法:Next,Skip,Reset,Clone。很明显,get__NewEnum()方法的作用就是构造出一个对象(下面称其为枚举器对象),该对象实现了上面所列的4个方法,然后将该对象的接口指针返回给客户端即可。
ATL提供了一个枚举器对象的通用实现模板,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工作。该枚举器对象模板的设计思想是“基于策略”的,让我们首先来看看要实现该模板,需要有哪些策略:
1、 枚举器接口的名字——也就是上面例子中的IEnumSth
2、 枚举器接口的IID——也就是__uuidof(IEnumSth)
3、 被枚举的数据的类型——也就是上面例子中的Sth(可以是VARIANT,BSTR等)
4、 复制策略——这个策略最复杂,它完成的功能是将“集合”对象内部的数据Copy到客户提供的缓冲区的功能
5、 数据存放形式——“集合”对象内数据存放的数据结构(数组、STL容器等)
6、 线程模型
ATL提供的模板类其声明如下:
template <class Base, const IID* piid, class T, class Copy, class CollType, class ThreadModel = CComObjectThreadModel>
class ATL_NO_VTABLE CComEnumOnSTL
该类正好具有6个模板参数,其每个参数与上面所列的相应的策略对应,因此,应用该类前,先仔细考虑这6个模板参数的值,然后将其组合起来,即可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枚举器对象——与ATL中其他的对象一样,该对象也需要用CComObject< >::CreateInstance的形式来建立其实例,而非直接new CComObject< >。
NB:对于以上6个模板参数,一般而言IID = __uuidof(Name)这个等式是成立的,所以真正正交的策略类不过5个而已。不过由于__uuidof运算符是Visual C++编译器对标准C++的扩展,所以ATL并没有在此处省略掉IID这个策略类。不过在ATL的其他很多地方,都有对于__uuidof运算符的使用——在COM的世界里,抛开MS是不可能的…………。
使用CComEnumOnSTL的步骤如下:
1、 确定哪个STL容器是需要枚举的
2、 在客户端需要枚举器接口的时候选用适当的模板参数,typedef出一个特定的枚举器对象
3、 CComObject< >::CreateInstance()产生枚举器实例
4、 对产生的枚举器实例调用Init()方法
5、 返回指针和结果信息给客户
整个过程说简单也不算简单,特别是一些步骤很容易被遗忘,ATL开发小组在随MSDN提供的ATL Sample中,提供了一个名为:ATLCollections的工程,该工程内有一个名为Reuse的文件夹,其中的3个文件其代码都是具有很强的复用性的,在VCUE_Collection.h文件中,ATL开发小组给我们提供了CreateSTLEnumerator()函数,封装了整个枚举器对象的创建过程,该函数是这样的:
template <class EnumType, class CollType>
HRESULT CreateSTLEnumerator(IUnknown** ppUnk, IUnknown* pUnkForRelease, CollType& collection)
{
if (ppUnk == NULL)
return E_POINTER;
*ppUnk = NULL;
CComObject<EnumType>* pEnum = NULL;
HRESULT hr = CComObject<EnumType>::CreateInstance(&pEnum);
if (FAILED(hr))
return hr;
hr = pEnum->Init(pUnkForRelease, collection);
if (SUCCEEDED(hr))
hr = pEnum->QueryInterface(ppUnk);
if (FAILED(hr))
delete pEnum;
return hr;
}
CreateSTLEnumerator()函数封装了创建CComEnumOnSTL样式的枚举器所必需的初始化和错误处理代码,我们可以这样使用该函数来完成get__NewEnum()方法:
typedef CComEnumOnSTL<IEnumVARIANT, &IID_IEnumVARIANT, VARIANT,
_Copy<VARIANT>, std::vector<CComVariant> > VarVarEnum;
std::vector<CComVariant> m_vec;
STDMETHOD(get__NewEnum)(IUnknown** ppUnk)
{
return CreateSTLEnumerator<VarVarEnum>(ppUnk, this, m_vec);
}
整个get__NewEnum就一条语句:
return CreateSTLEnumerator<VarVarEnum>(ppUnk, this, m_vec);
显得干净利落。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该例子的功能很简单,我们的COM组件内部有一个std::vector<VARIANT>,我需要将该vector内的数据以枚举器的形式暴露给客户端。该例子的实作步骤如下(编程环境为VS2002,也就是VC7+ATL7):
1、 建立一个新的名为ATLEnum1的解决方案,在其下添加一个新的类型为ATL项目名为ATLEnum1的项目,在项目属性设置中,取消其“属性化”选择,勾上“允许合并proxy/stub代码的复选框,点完成建立项目。
2、 切换到“类视图”,按照如下所示给该工程添加一个模板为ATL简单对象名为ATLEnum的类:
图 ATLEnum-01
图 ATLEnum-02
VC对于添加的类的默认属性设置是支持双接口的,我们将其改为自定义接口,免去IDispatch接口实现的诸多麻烦。
3、 我们假设vector是全局性的,并且在ATLEnum类的构造函数中被初始化。打开ATLEnum.h文件,添加头文件包含:
#include <vector>
添加vector<VARIANT>声明:
std::vector<VARIANT> test_vec ;
改写CATLEnum构造函数如下:
CATLEnum()
{
if ( test_vec.empty() )
{
VARIANT var ;
VariantInit( &var ) ;
var.vt = VT_I4 ;
var.llVal = 1 ;
test_vec.push_back( var ) ;
var.llVal = 2 ;
test_vec.push_back( var ) ;
}
}
使得CATLEnum在构造时可以初始化vector。
4、 按照下图说明给CATLEnum添加一个名为GetEnum()的方法,用来向客户端提供枚举器:
图 ATLEnum-03
图 ATLEnum-04
5、 从MSDN附带的ATL Sample中找到ATLCollections工程,copy其中的Reuse文件夹到我们的ATLEnum1工程的文件夹中。打开ATLEnum.cpp,添加包含文件:
#include "../Reuse/VCUE_Collection.h"
列出文章最开始所列出的策略类:
typedef std::vector< VARIANT > ContainerType;
typedef VARIANT ExposedType;
typedef IEnumVARIANT EnumeratorInterface;
typedef _Copy<VARIANT> CopyType;
根据以上的策略类,定义出枚举器对象:
typedef
CComEnumOnSTL< EnumeratorInterface, &__uuidof(EnumeratorInterface),
ExposedType,CopyType, ContainerType >
EnumeratorType;
此处typedef出来的EnumeratorType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枚举器类。
改写GetEnum()方法的代码如下:
STDMETHODIMP CATLEnum::GetEnum(IUnknown** ppUnk)
{
return VCUE::CreateSTLEnumerator<EnumeratorType>(ppUnk, this, test_vec);
}
6、 整个服务器的编码工作已经完成了!我们只是简单的写了5个typedef语句,然后调用了ATL小组提供的一个函数,就完成了我们所需要的提供枚举器的功能。
Client测试Server端编码完成,下面我们编写一个Client端的程序对写好的Server进行测试。
出于简单起见,该Client端代码并没有实现过多的功能,仅仅是取得了枚举器的接口,并测试了枚举器的Next()方法而已。
整个Client端代码如下: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iostream>
#import "..\ATLEnum1\debug\ATLEnum1.dll" no_namespace
static const ULONG nBatchSize = 5 ;
int main()
{
CoInitialize(NULL);
IATLEnum* pATLEnum ;
HRESULT hRes = \
::CoCreateInstance(__uuidof(ATLEnum), NULL, CLSCTX_ALL, __uuidof(IATLEnum), (LPVOID*) &pATLEnum) ;
IEnumVARIANT* pEnumVar ;
hRes = pATLEnum->GetEnum( (IUnknown**) &pEnumVar ) ;
ULONG nReturned = 0 ;
VARIANT arrVar[nBatchSize] = { 0 } ;
pEnumVar->Next(nBatchSize, &arrVar[0], &nReturned) ;
pEnumVar->Release() ;
pATLEnum->Release() ;
CoUninitialize();
return 0;
}
执行完pEnumVar->Next(nBatchSize, &arrVar[0], &nReturned) ;这一条语句,可以从调试窗口看到如下结果:
图 ATLEnum - 05
变量nReturned = 2说明该枚举器取回了2个数据,展开arrVar数组的显示,可以看到枚举器接口正确地实现了Next()方法,将两个VARIANT数据传递给了客户端代码。
本文地址:http://com.8s8s.com/it/it16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