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我的三个月——OOP的乐趣

类别:Java 点击:0 评论:0 推荐:

我发现从JSP学习然后转到Java语言的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过程。有位编程大师说“面向对象技术降低了程序入门的门槛”,这句话我想应该可以放到网络技术中,更改为“JSP技术降低了Java程序入门的门槛”。利用JSP技术,可以用比普通Java代码更少的语句实现“hello world”。

JSP技术封装了客户端Java代码和网络应用服务器的连接,加上Servlet技术的后台支持,使得开发人员可以很容易的将程序控制逻辑封装到网页中,生成动态的网页。以JSP/Servlet技术构成了J2EE的平台前端,这使得开发人员可以更专注于后端业务逻辑的独立和实现。这也是我至今为止看到的MVC的最佳表现。MVC是迄今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体系结构,模型—视图—控制器的结构划分使得程序结构非常清晰,程序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程序功能的耦合更加宽松,业务逻辑更加独立,这都保证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由于Java是一个纯OO的语言,这使得一些设计模式在Java中可以非常容易的实现,你可以很轻松的运用设计模式来提高代码的质量,甚至在不知不觉之中你已经自己“创造”了一个设计模式,即使你从未接触过这种设计模式。在我们小组开发JSP的时候,不同开发人员都需要利用JDBC与数据库打交道,起初每个开发人员都试图使用自己的连接方法,大部分人采用最简单的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方法获取数据库连接,但是很快我发现很多的网页和Javabean中都有这样的代码,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如果有很多网页都需要单独请求数据库连接,这将造成极大的资源占用和浪费,而且一旦数据库发生改变,系统维护将异常复杂。于是我立即写了一个包含getConnection()静态方法的数据库连接Javabean,交给每个开发人员。这样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很容易的得到数据库连接,节省了开发时间。而且统一了数据连接接口。由于使用静态方法,数据库连接更加快速。最重要的是,由于对数据连接多了一层封装,这使得改变数据库连接方式将非常容易,比如可以很容易的使用数据库连接池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后来我才知道这其实属于Façade模式,尽管我以前并不知道Façade模式。

在开发Web应用服务器的时候,Servlet的功能可能会无限扩大。我参考了《JSP设计》书中的Action方法,实现了自己的Servlet-Action结构。我对这个Action作了一些修改,增加了第二个请求参数“dowhat”,这使得一个Action可以执行更多的任务,减少了Action的开发工作量。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都很好的接受了这样的服务器程序结构。

Java的Swing技术也非常有意思。设计Java的人再一次贯彻了MVC体系结构,这使得Java的窗口界面开发也具有了JSP开发一样的灵活性。(这里由于本人先接触了JSP,后才接触Swing,所以由此感觉。事实上Swing技术的出现远早于JSP技术)

利用Java的接口和实现类,可以更好的松散系统的功能。Java接口和实现的分离完全不同于C/C++语言的接口和实现(.h文件和.cpp文件)。Java接口和实现分离非常好的体现了“plug-in”概念,而C/C++的接口和实现分离并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接口概念,只是很勉强的在代码文件上下文章,除了可以带来inline函数的执行效率之外,我看不到更多的优点。新的C#语言也抛弃了C/C++的模式。

Java的接口和实现类使得功能扩展更加方便。现在的J2EE系统开发已经可以很清晰的划分为界面的开发和业务逻辑的开发两大部份。在业务逻辑开发过程中,考虑到系统性能和升级,我们更多的要首先确定系统的功能范围,然后根据功能范围以最快的速度写出功能实现,这往往不是最好的实现,更好的实现将作为系统升级来开发。这里的“实现”应该指的是具体的对象了,而“功能”并不是一种对象。利用C++开发时,往往首先考虑使用类继承来实现功能的可升级和可扩展性,利用不同的子类来实现相同的功能接口。这样不同实现之间体现出了一种并列的对象关系,“实现”表现为“功能”这个“对象”的扩展——但是事实上功能和实现是两种不同层面上的概念。利用Java接口及可以很好的从概念上分离功能和实现,更加明确不同类(包括接口)的开发要求,开发人员可以很广泛的使用接口,而不用过多考虑具体类的变化。

本文地址:http://com.8s8s.com/it/it177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