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深度探索元函数 (4)

类别:编程语言 点击:0 评论:0 推荐:

译者按.后记:

呼,熬了三个晚上,终于将这一章译完了,自己觉得译的还不错,因为是大师的作品,所以译的时候精益求精,简直可说是“战战兢兢”了:)

这本书还开放了一个附录,讲的是Boost Preprocesser Library的机理。读来也是豁然开朗。尽量抓紧译完吧。

在Boost库中,最难研究的就是MPL和Preprocesser Lib了,现在大师为我们高屋建瓴的描述了其设计理念,使我们不至于被重重细节蒙住眼睛。

以前我也曾花功夫研究过Boost库里面的MPL和Preprocesser部分,但是由于没有抽象理念的指引,所以甚为艰难,结果还是一知半解,但这次借着翻译的机会又将原来不理解的部分看了一次,真有“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感觉。

以前在读侯捷和於春景先生译的《Modern C++ Design》时,读到侯捷先生的译序,先生在译序中说“瞠目结舌”,而我在看完了先生译的《Modern C++ Design》之后再来看Boost库的MPL,仍然也只有四个字“瞠目结舌”。以前我总觉得,学C++而不学泛型,等于只学了不到一半,而学泛型却不看《Modern C++ Design》又是只学了不到一半,而现在我觉得,学泛型而不学Template Metaprogramming,等于只学了不到一半,而学Template Metaprogramming却不看这本即将道来的势必成为“圣经级”的C++ Template Metaprogramming书籍的人,简直跟没学过C++ Template Metaprogramming一样!

我与你一同期待这本“经典之后的经典”的问世!

 

关于翻译

我知道很多人讨论过关于技术翻译的问题,所以我也不必画蛇添足,只是作为后记,写一点或许是独特的感受。

正如C++之父Bjarne Stroustrup所说:“很多时候解决方案并不是没有,而是太多,所以我们得权衡利弊而择其一”(当然原文并非如此,但意思相同)。翻译给我的感觉也是如此,而“译法太多”的原因则是中文语义的丰富性,但这种丰富性也带来了附作用——有时候一个以英文表达没有丝毫歧义的句子如果直译为中文就可能有二义性乃至多义性,或者干脆拗口无比,所以有时候为了避免语义的模棱两可,只有将之拆为断句,重新组合。这时候就要求译者既能完全领会作者的意思又具有一定的中文表达力。

另一个是关于逻辑,由于英文中的定语从句的灵活性和严格性,所以英文往往能够将某个结果的若干个原因很好的写进一个句子,其中可能还夹杂其它辅助性的信息,但中文就不同了,若干个“的”之后你就会发现问题——到底哪个定语对哪个定语中心语啊!这时候就得拆。

    所以,个人觉得翻译这活,中文水平最重要。要把话说“顺溜”了可真不是件容易事儿。

 

本文地址:http://com.8s8s.com/it/it272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