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ED开幕的9月17日上午,我在现场听了Stan Lippman的一堂讲演。因为时间比计划晚了一个小时,这堂讲座显得有些浮光掠影。这倒没关系,重量级的课程安排在周六,此刻大家坐在这里,就是为了一睹Stan的风采。
因为有事,下午我先回到公司。还没坐稳,就得到消息,说Stan愿意接受我们杂志的采访。事发突然,我们连问题都没有准备,于是抽了一张白纸,用极其潦草的英文写下几个问题,就带着刘如鸿和罗景文冲到了会场。在出租车上的时候,不知是因为疲倦还是急切,我居然一度觉得头晕脑胀,大概高血压病人就是这种感觉,很不舒服,我安定了一下心绪,闭目休息了一会才恢复过来。我想以后我回想起Stan Lippman的时候,一定也会记得那种头晕的感觉。
Stan在贵宾休息室等着我们,他个子不高,比我还矮一两公分,浅蓝色的眼睛,鼻子很高,头顶已经秃了,脑门亮亮的,跟我一样。不过他的头发是淡色的,配合他的秃头,显得很和谐,很有智慧的样子。他穿这白色的长袖衬衣,脚上登着一双深蓝色的篮球鞋。坐在沙发上的时候,我盯着他的鞋,想找出“Made in China”的标志,不过没找到。Stan说话速度不快,但发音特别标准,尤其是“th”的音,非常地道,即使语速稍快,也不会把“think”读成“sink”。
跟我们一起采访Stan的还有yesky的一位宋记者。采访从他开始。Yesky毕竟是比较偏大众一些,所以他问的问题,在我看来,比较一般。当然也有很多我们关心的东西,Stan回答的也很好。
轮到我们提问的时候,理论上时间只剩下20分钟。我采访过不少老外,深知守时的重要性。如果你守时,人家或许会高兴地多给你一些时间,如果啰里啰唆,则采访效果必然打折扣。
我先问了他在微软工作两年多来的感受,当然,他回答很棒,这是一个实现能够想到答案的问题。毕竟这里是TechED的会场。不过我还是相信他的回答是由衷的。
随后的问题比较技术,涉及到C++/CLI的产生原因,对Managed C++ Extension的评价,在C++/CLI发展过程中,他和Herb Sutter如何一步步说服Bjarne Stroustrup,赢得较多的支持,等等。这些问题经过整理以后,会刊登在下一期的《程序员》杂志上。
很显然他很喜欢回答这样的问题,语速提高了,手势和表情也丰富起来。我盯着他生动的脸,心里想,Stan可真是一位纯粹的技术大师,从他眼角的笑容就能看出他对技术的热忱。一般来讲,在国内,象他这个年龄的IT人,提到这一层次的技术问题,多数流露出的是一种超然的淡漠。究竟谁的层次更高?
我本来准备了一个略显尖锐的问题。因为我知道在C++/CLI的开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比他晚入微软的Herb Sutter。我于是想问他,谁主导这次改革。没料想我还没开口,他就承认Herb Sutter的主导作用,并且对Herb Sutter的才能赞不绝口,主动地承认自己处于配角的位置。他说,我之于Herb Sutter在创建C++/CLI工作中的角色,就犹如我之于Bjarne Stroustrup在创建C++中的角色一样。言语之间,毫无骄奢与自大,毫无造作与虚夸,平和朴实得令人震惊。事后我回忆起来,Stan真正打动我的,正是这种虚怀若谷。在这方面,Stan达到了一种境界,令我有高山仰止,心向往之的感受。
我提完了问题,又跟他寒暄了几句,他对上海的印象非常之好,问我是更喜欢上海还是更喜欢北京。我说我从未到过上海,他很惊讶的样子,随后建议我去看看。这很有意思,一个第一次到中国来的老外建议我去中国的另一座城市看看,看得出来他很喜欢中国。于是我说,希望你下次与Herb Sutter一起来。他很快乐地答应说,一定回去鼓动Herb。
会面很短暂,但是给我们《程序员》的读者带来了好消息,Stan正在与李建忠先生策划,在我们的杂志上开设一个专栏,创作一系列技术文章,对C++/CLI做全景式的深入解析。这对于我们的读者来说,当然是一个好消息。
恰好在网上看到李建忠先生的blog,也是谈Stan,写得可比我详细多了,推荐大家去看看。(http://dreambrook.com/jzli/archive/2004/09/18/224.aspx)
本文地址:http://com.8s8s.com/it/it27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