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阳接到《现代广告》杂志编辑部的约稿电话,希望我谈一下对2005年中国广告业发展态势的看法。中国广告业近年来的整体态势,套用经济学家的术语就是"产业呈发展平稳上扬之态势", 从1979恢复广告市场以来,这个产业一直是以两位数增长的,整体规模已经接近GDP的1%,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它是一个成长的产业。目前我国有近200多家大学设立了广告学专业,生源好就业好是各个大学包括百年老校要建广告专业的动机,说明它是一个健康的产业。这么一个成长的向上的健康的广告产业,在2005年将会有什么样状态呢?对于市场将来光明的描述,留给读者,我只是想借用杂志一隅,提示中国广告走势中存在的五个忧虑:
第一个忧虑: 房地产广告的升降。近一段时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房地产行情紧扣人心,它成为一个中国经济沉浮的一个重要筹码,经济宏观调控成败,政府与游资的博弈,都与这个房地产的价格升降密切相关。有人已经放言,中国的房地产种种表现有可能重蹈中国股市的覆辙,在投机的欲望中膨胀,随时有崩盘的可能。去年,房地产广告的收缩及存在的问题引发了报业经营的种种危机,今年会是如何?
第二个忧虑: 医疗广告的振荡。进入新世纪以来,对于医疗广告,从来就是风风雨雨,开始是2002年的处方药和OTC的分类管理,禁止处方药做大众媒体广告,随后,强化医药广告监管的管理,将其视为"虚假广告"的源头,到了刚刚结束的政协会议,因有代表提案,医药管理高官马上回应,宣称要禁止医疗广告。此言一出,媒体喧哗。我不以为然,中国的官员近来染上了讨好民意病,网络传闻,媒体追踪,马上表态,而且,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手段。这绝对不是一种科学决策的态度,只能为日后留下诟病。2005年的这个振荡一定不会轻微。
第三个忧虑: 户外广告的规制。在中国的广告额统计中,户外广告向来不受重视,人们习惯说是"四大媒体",那是指电视、报纸、广播和杂志。但从营业额角度来说,户外广告应是"第三大媒体"。近年来人们注意到了户外广告的成功,然而,没有人认真分析其成功的原因。我认为,户外媒体的胜利,其实不是效果的胜利,而是体制的胜利,为什么这么说?在种种广告媒体之中,户外媒体是唯一一个不受意识形态部门管理的媒体,是一个基本依照市场规矩操作的媒体,而且,是唯一可以直接进入资本市场的媒体。然而,户外广告高歌猛进的同时,有一点要提醒,这个领域充满灰色交易,许多场合已经成为了洗钱和钱权交易的腐败温床,如果没有透明的市场规制,最终可能是"市场失败"。
第四个忧虑: 网络广告的去向。按照网络媒体的研究机构预测,2004年网络广告额为8.1亿元,而实际是7.6亿元。泡沫之后,网络媒体其实稳步发展,然而,网络广告没有达到预期成绩,这是耐人寻味的事情。任何一个新媒体的诞生,周围都会有种种鼓噪,把它说得天花乱坠,这里有理想的成份,也有投机的操控。2005年,会有种种新媒体登场,数字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还有卫星电视等等,诸如"分流"、"替代"、"冲击"的声音不绝于耳。其实,距离真正的市场影响还需要时日。新媒体经营步履蹒跚,是既得利益阵营坚如磐石还是新进者软弱无力?值得深思。
第五个忧虑: 广告的泛政治倾向。从丰田广告"伤害民族感情"到耐克广告的"种族歧视"事件,宣布今后的广告创意进入一个"泛政治时代"。广告是什么?教科书上说是一种商业信息的传播活动,但是,事实上处在一个急速发展转型的社会背景之下,广告经常有意无意被"政治化",一句话,一个画面牵扯到民族的、宗教的、社会的种种问题。受众从不同角度议论和关注广告是好事情,问题是政府急急表态不是好事情。如果我们不使用法规和自律两个法制化的工具规范广告表现,而是任由"泛政治化"情绪影响广告,这是令人担忧的。在一个民族主义高扬的年代,又有网络媒体的助威,"愤青"们总是喜欢把广告放在"爱国主义"、"文化霸权"的显微镜下细细审察,同样,也有不少的"愤老"们从道德教化的角度说七道八,广告创意空间越来越小,广告表现越来越难,于是,那些只有技巧而无创意的广告横行,换言之,"小脑袋大身体"的广告充斥舞台。
五大忧思,纯属盛世危言,可认真对待,也可一笑置之。但是,不管上述的问题如何解决,中国广告产业依然将快速发展,顶多只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对于这一点,我坚信不疑。
网站策划及运营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网络广告
google 搜狐 百度...... 搜索引擎的资讯以及相关技术
互联网上不能做什么?为了不必要的麻烦,请注意一下相关法律
有关互联网的一些事情
本文地址:http://com.8s8s.com/it/it317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