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设备闲置值得关注

类别:软件工程 点击:0 评论:0 推荐:
智能建筑:设备闲置值得关注
2004-11-16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智能建筑有70%运行不正常。主要问题是智能建筑不智能、设备闲置或运行不正常、投入多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等。

  对智能建筑缺乏科学认识

  开发商是智能建筑的开发者,业主是智能建筑最终的服务对象和受益者,作为建筑智能化产业链上的起点和终点,他们应当最清楚什么是智能建筑。但现实却是,大多数开发商并未从消费者的需求和建筑物最后要达到的功效出发,而是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眼前利益出发,把智能化系统作为房产销售炒作中的"标签",用"智能化"、5A、6A等模糊概念大肆炒作,迷惑消费者,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厉守生说,业主方面也大多不考虑自己的实际需要,盲目地认为智能化系统越多越好,相互攀比,你有的系统我也得有,只能比你多不能比你少。

  开发商的误导、业主的误解,使智能建筑在中国出现了华而不实、不重效能只强调概念和形式的现象。专家认为,建筑的智能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惟一的模式,智能化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主的需要和建筑物的用途。住宅和办公楼不同,银行和其他商家对智能系统的要求又不同。就是同样一幢写字楼的办公间出租给不同的客户,也会因客户需求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智能化要求。真正的智能建筑不一定用最新的技术、最贵的设备,而应当是用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效果。

  产品缺乏标准

  国外不同品牌的智能建筑设备相互之间具有兼容性,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产品标准,尤其是在接口上,相互之间拿来插上就可以使用。目前,国内智能建筑市场仍由国外技术系统产品设备占主导,本土的智能建筑产品和设备大多是外国的仿制品。由于没有统一的强制性的产品标准,厂家作为个体看到的只是自身的当前利益,没有看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在竞争之中产生彼此之间的相互排斥,生产出的设备也不能兼容、相互替代。

  规范缺乏灵活性

  现有的规范将智能建筑定级分类,并详细规定了每个级别必须装什么系统。虽然内容很明确,但随着新技术的层出不穷,智能建筑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老建筑进行智能化改造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业主对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规定里要求必须安装的系统有时没必要装,有的则需要加进新的系统,这些详细的规定越来越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很多设计人员建议在制定规范和标准的时候不要过细,应当更注重功能性和可操作性。

  物业管理缺乏专业化

  真正的智能建筑本身就应像一个人一样,能够根据外界的变化自动地改变建筑物内的环境,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然而在我国,智能建筑在设计、买设备时要花钱,建成后还要养大量的物业管理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违背了智能建筑的初衷。国外管理制度不同,系统、设备安装好后就能自动运行,不需人管,只需要少数的监测和记录人员就行,出现问题直接找设备公司解决。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又达到了高效的目的。

  要想管理好现代化的智能建筑,使其正常运转,管理人员不但要懂设备运行,而且还要懂智能系统。但实际上两者都懂的人很少,即使懂也非常不专业,只是一知半解。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一有故障,管理人员就擅自打开设备进行修理的现象,有的地方还出现了管理人员在机房晾衣服的现象。在国外,智能设备就连监测人员也不能随便摸、随便碰,出现问题监测人员惟一的职责就是上报,剩下的事就由设备公司解决。

本文地址:http://com.8s8s.com/it/it33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