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93年大学毕业,1996年从硬件设计转向软件,2002年中旬被指派管理一个8个人的软件团队,但这次管理实践非常失败,在向上层述职时我认为自己根本不适合管理。
2003年初,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购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月神话》,我第一次理解到管理和自己的想象差距很大。此后陆续购买了《人件》、《自适应软件开发》、《创建软件工程文化》等书籍,其中《人件》对我的触发很大——管理的实质是人,而不是技术,而此前我们一直希望通过学习新的编程语言来提高软件质量(例如:将编程语言由VB转为VC,进而转为.net或C#)。
2003年底,有幸购买了Weinberg系列丛书:《你的灯亮着吗?》、《成为技术领导者》及《程序开发心理学》,通过《成为技术领导者》我找回了作为管理者的自信(第一次管理失败后,我重新转向研究技术),而《程序开发心理学》告诉我人才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招聘来的(此前我们一直要求人力资源部给我们招聘“高素质”的人才,而人力资源部提供给我们的人才我们都很不满意)。
今年4月,我重新被任命为管理者,管理一个5个人的软件团队,遗憾的是我从上次的失败吸取的经验有限:(1)我仍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技术性工作上;(2)由于无法预见变化,我仍然拒绝制定任何计划;(3)每个项目组成员都承担了多于2项的任务。唯一改进的是,从5月中旬开始,我们对各项任务所占用的时间进行了统计。
今年7月,我买到了《质量软件管理——系统思维》、《咨询的奥妙》、《与熊共舞》,我用了一个月时间来反复阅读和反思《质量软件管理》,可以说,这本书触发了我对管理的“顿悟”(此前我已经购买了Weinberg的《系统化思维导论》、《系统设计的一般原理》、《走查、审查与技术复查手册》,我还奇怪作为一个管理者,Weinberg为什么要出版“思维”方面的书)。从这个月开始,我们开始施行极限编程(《程序开发心理学》中所说的“无私式软件开发),我们也开始制定计划并将实际进度和计划进行比较(《质量软件管理》中的“反馈”),我也尽力保证每个项目组成员同一时间段只承担一项任务,同时将我所承担的技术性任务逐渐向其他成员转移(《质量软件管理》中的“解除知识锁定”),当然这些措施暂时还看不出效果,但我相信对软件质量一定会有改进。
This article is originally written by zb_1971.
本文地址:http://com.8s8s.com/it/it36459.htm